一直以来,贾樟柯都有着很深的故乡情结,这一点从他的电影中就能看出来。从早期的《小武》《站台》到《山河故人》,都是在老家汾阳取景拍摄的。其中,最能体现他的故乡情怀且电影主题也相同的就是《山河故人》。“山河”指不变的自然,“故人”就是关于老朋友的故事。当年,在这部电影上映前夕,主管电影方面的广电负责人在微信朋友圈就曾这样写过,“山西汾阳之于贾樟柯,如同奥克斯福之于福克纳、高密东北乡之于莫言,疼痛着,温存着,走到世界尽头,也要反复回望。”
电影《山河故人》讲述了沈涛、张晋生、张到乐、梁子等几位主角在1999年、2014年和2025年三个时间段聚散离合的故事。看过这部电影的朋友一定会发现,影片中有很多标志性的汾阳元素,有文峰塔、汾阳地秧歌、汾酒,还有贯穿全剧的汾阳方言等,这些都是贾樟柯故乡情的最好表现。
A文峰塔作为汾阳的标志多次出现
在《山河故人》的场景里曾经反复出现过一座古塔,那就是汾阳当地的文峰塔,它是汾阳的标志性建筑,以高出名,号称“天下第一塔”。
这个古塔在影片中不仅多次出现,而且贯穿始终。影片开头一段,就是汾阳各界群众举办春节文艺汇演,女主人公沈涛在表演汾阳伞头秧歌时唱的歌词是“家住汾阳龙门地,表里河山留美誉,文峰塔上升紫气,迈步走向新世纪”。镜头一转,沈涛、张晋生和梁子坐在车里经过一座塔,而此时,沈涛又一次唱起了这句歌词,看到这里,大家的心里肯定会明了,原来这就是她口中的汾阳文峰塔。这是文峰塔第一次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
影片结尾,沈涛在满天飞雪中孤独地跳舞,背景仍然是文峰塔。在大雪中,文峰塔却仿佛罩上了一层夕阳余晖,略带一点金黄色的光芒。从1999年到2025年,二十多年间的岁月变迁,沈涛的朋友和亲人一个个离开,但是那座塔却仍然屹立在那里,没有丝毫改变。
这座塔就是汾阳的标志,是家乡的标志。对于每一个远离家乡的人来说,无论你离家有多远,无论你如何改变,家永远都对你敞开怀抱,不离不弃,可以说,它是外出游子的一座精神坐标。这也正是导演想在影片中所表达的一种情怀,在人的一生中,因为各种原因,亲人故乡会离自己越来越遥远,但就像剧中的一句台词所说的:并不是所有东西都会被时间摧毁,特别是血缘和乡情。
B当地特有的民俗风情
对于汾阳人而言,看这部电影不光是欣赏时代的变革,人物的悲欢离合,更重要的是在里面感受一种对故乡的怀念。这部影片中,包含了很多汾阳当地的民俗风情。
影片开始,刚过完新年,汾阳当地的老百姓正在准备文艺表演。街上有舞狮子的团队走过,院子里有划旱船的正在排练,到了晚上则更加热闹。各种表演都开始了,有“汾阳地秧歌”,扭来扭去的大头娃娃,还有女主角表演的“伞头秧歌”,前来观看的人非常多,挤来挤去形成了一层又一层的人浪。那些表演、那些场景瞬间就可以打动离家在外的汾阳人,勾起他们的故乡情怀。
这其中有些是汾阳特有的民间艺术,在别的地方很难看到。比如“汾阳地秧歌”,它是流传在山西省汾阳市、孝义市一带的一种独特的汉族民间艺术,是一种广场性汉族歌舞艺术,因相邻的孝义市也有部分地区遗存,当地民间统称为“汾孝地秧歌”或“汾孝秧歌”,是当地社火、集会、迎送、庆祝等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表演形式。据了解,“汾阳地秧歌”是当地过年重要的一项习俗,大年初一,村里会地秧歌的艺人会聚到一起,去每户村民家拜年。而家家户户也都会准备一些烟酒或者糖、茶来表示谢意。
此外,在这部影片中,我们还能看到一些汾阳的民间习俗,比如去参加别人的寿宴要备上寿桃和挂面。这两者都带有延年益寿、长命百岁的寓意。影片中,共出现了两次这样的画面。第一次是在火车上,女主角沈涛和父亲去参加别人的寿宴,旁边的桌子上就放着寿桃和挂面。第二次是在沈涛和张晋生离婚后,他的父亲去沙河参加老战友的寿宴时,提的礼物依然是寿桃和挂面。这说明汾阳人在过寿时,这两样东西是非常重要的。这些画面或许又可以勾起汾阳人的一些回忆,引起他们的共鸣。
C盅盅肉、汾酒等特色饮食的出现
故事的前半段,在汾阳的一家煤矿上,矿工韩三明下班了,梁子邀请他来喝酒,他说:“家里带了几个盅盅肉,一会儿给你带过来。”听到这个,梁子就非常高兴,“好,快点。”
这里的“盅盅肉”是什么呢?它是汾阳人在过年时必定家家都要蒸的一种美食,是一种延续了几百年的饮食风俗。用粗瓷挂釉浅底小碗蒸的各种美味都叫做“盅盅肉”。春节期间,汾阳人招待拜年的亲戚朋友时,一般都是蒸上盅盅肉,拌上几个凉菜,简单炒几个菜即可。
虽然在影片中仅仅只有这一句台词提了一下,但对于长久生活在那里的人还是觉得倍感亲切,因为这是家乡的味道,听起来都似乎能闻到它的香味。
还有汾酒,众所周知,它是山西的特有品牌,具有悠久的历史,而汾酒的产地杏花村属汾阳管辖。它在这部影片中代表的是男主人公对故乡的思念和眷恋。2025年,年老的张晋生在墨尔本的家中,桌子上放着一瓶汾酒。
因为他回不了家,没有朋友,没有亲人,也没有敌人,他的生活状态其实是非常郁闷烦躁的,而这时只有一杯家乡的汾酒可以给予稍许安慰。从汾阳到上海,再到澳大利亚,语言会变,环境会变,但是根永远不会变。
D汾阳方言充斥全篇
世界那么大,只有通过方言,才能知道你来自哪里,你的根在哪里。在贾樟柯的电影中,方言始终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山河故人》的故事发生地是在汾阳,所以影片最初,1999年时,主人公们基本上说的都是汾阳话,就连饰演张晋生的黑龙江演员张译都在拐来拐去地说话,尽量学得像汾阳话。在这一时期,语言上是没有冲突的,因为大家都生活在同一个地方,是同一个阶层的人。
2014年,张晋生飞黄腾达了,和沈涛离婚去了上海发展,并带走了儿子dollar(到乐)。此时,涛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成为了“沈总”。她可以在汾阳话和普通话之间轻松切换,但却和儿子的上海话之间发生了冲突。儿子在上海上国际小学,他已经和汾阳格格不入。见到母亲涛,喊了声“妈咪”,马上被涛呵斥,让他用汾阳话叫“妈”。潜意识当中,她是排斥这种外来叫法的,还是乡音听起来比较舒服。
在2025年的澳大利亚,儿子到乐已经彻底忘记了母语,他只会英文,而晋生则始终说着口音浓重的汾阳话。父子俩之间交流还要通过Google翻译软件。儿子虽然脖子上挂着妈妈给的钥匙,但因为丢失了母语,他永远找不到自己的来处了。现在的时代,是一个很多人都渴望出国、向往国外生活的时代,对于他们来说,什么最重要呢?这部电影无疑给出了答案,那就是不要忘了你的根,你的家乡,你的母亲。
本文出自 喜人号 ,原文链接:https://www.sxir.cn/408.html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吕梁附近有什么避暑的地方?吕梁避暑胜地盘点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刚刚进入的小暑时节 三伏天 是我国各地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近年来全球的气候变暖,暑期高温使得避暑旅游活动成为最大的旅游需求。 古人如何避暑 人皆苦炎热,夏日莲池香。熏风自南来,心静自然凉。 作为古代大规模人群的避暑行为,始于皇家,最早的避暑行宫可追溯至周幽王时期。周幽王曾在陕西骊山修建骊宫,并留下了“烽火戏诸侯”的典故。自此便 …

吕梁旅游景点介绍(吕梁历史老区有哪些)
吕梁,自古以来,山河多娇。经历了历史的沉淀,时间的洗涤,它拥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一个真正令人向往的地方。本期内容,小编将带你游历吕梁,体会这样一个历史老区的炽热温度。 孝义市三皇庙 孝义市三皇庙,亦称圣祖庙,位于孝义市城西贾家庄村中。2004年6月10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建筑最早为元代遗构。元、明、清和民国年间曾不同 …

吕梁旅游景点有哪些景点推荐(吕梁旅游哪里好玩)
在黄河转弯的中段,山西中西部,吕梁因山而生,吕梁山纵贯全境。吕梁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因山峦起伏故称“骨脊山”,“骨脊”之意与吕梁相通,“吕”骨脊也。 上古时期大禹治水就是从现在的方山开始,现今还有不少大禹治水,神农氏后稷的民俗。“吕梁之名,由来已久,盖河水中有石绝处也,今离石西有此悬绝,世谓之黄粱。石绝水为梁,大石在水中,禹发而通之。”——《文物 …

杏花村外贾家庄(贾家庄简介图片)
2022-11-30 汾阳
贾家庄是全国农业战线的先进典型。郭沫若先生在参观后,写下了“杏花村外贾家庄……红旗高举在汾阳”的赞美诗句。 贾家庄依托便捷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整合旅游资源,打造

山西最有味道的小城,名气虽不大,但景色十分令人向往
2022-11-24 太行山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 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 寥寥几笔,山西风貌便尽述其间 相比于早已出名的太行山 吕梁反而有些待字闺中的味道 作为黄河与汾河的分水岭 孕育了璀璨的华夏文化 吕梁,吕梁山脉纵贯全境而得名的小城 那里的山,如传统国画般重墨披挂 那里的水,在晋陕峡谷中奔流不息 这一次从这座小城,认识山西的另一面! 碛口古镇,九曲黄河第一 …

净土祖庭玄中寺地址(山西玄中寺简介和特色)
2022-11-29
万佛殿,面宽五间,是典型的歇山式建筑,大殿内的佛像或端坐或站立,形态各异,惟妙惟肖。 进入第二进院,面前是一座宏伟的大殿,上书“大雄宝殿”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大雄宝殿为玄中寺的正殿,正中供奉着释迦牟尼佛。主

山西吕梁一条经典自驾路线
2022-12-29 交城县
吕梁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想欣赏吕梁的绝美风光, 因山的形状酷似八卦而得名的卦山, 玄中寺便成了中日文化交流的纽带。 但玄中寺供的却是弥勒佛, 这是因为玄中寺是净土宗的念佛寺。 杜牧的一首脍炙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