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西人文 » 你知道清明节前一天是什么节日吗?

你知道清明节前一天是什么节日吗?

发布于:2022-04-04 15:32

浏览:134次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出处。”孟云卿《寒食》中的诗句,描绘出寒食节,二月天,画满枝头的景象,反衬出诗人身在异乡,寒食佳节,倍思亲人的愁思满怀。今天,小编带大家了解清明节前一天的山西传统节日——寒食节。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少数地方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

习俗介绍

1、禁烟冷食:寒食节古代也叫“禁烟节”,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

2、拜扫祭祖:寒食节扫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视为“野祭”。

3、寒食饮食: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精饭及饧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盘兔、枣饼、细稞、神餤等;饮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数十种之多。

4、寒食插柳:柳为寒食节象征之物,原为怀念介之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

5、寒食踏青:也叫踏春,盛兴于唐宋。

6、寒食秋千:秋千原为古代寒食节宫廷女子游乐项目。

7、寒食蹴球:盛行于唐,宋《文献通考》载:“蹴球,盖始于唐。植两修竹,高数丈,络网于上,为门以度球,球工分左右朋,以角胜负。

8、寒食咏诗:寒食节时,文人们或思乡念亲,或借景生情,感慨尤多,灵感顿生,诗兴大发,咏者甚多。

此外,寒食节时期还有赐宴、赏花、斗鸡、镂鸡子、牵钩(拔河)、钻木取火、放风筝、斗百草、抛堶(瓦石器玩物)等许多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

习俗起源

寒食节是春秋寒食节时晋文公为纪念介之推而设的节日,距今已有2640年的历史。历经各朝代延续至今,从未间断。虽经东汉周举、三国曹操、后赵石勒、北魏孝文帝等多次禁断,却屡禁屡兴,寒食习俗蔓延全国,深入民心。唐玄宗顺应民意,颁诏将寒食节拜扫展墓编入《开元礼》中,并定为全国法定长假,丰富多样的寒食活动,充实了社会生活,增进了社会人际和谐关系,对缓解社会矛盾,推动社会不断前进起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北魏、辽、金、元和清代兄弟民族统治者对寒食节俗的认同和参与,通过寒食文化的交流、融合,对促进民族团结和政权巩固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

寒食节蕴含的介之推忧国忧民、忠君爱国、清明廉洁的政治抱负和“功不言禄”、功成身退的奉献精神,是古代社会伦理准则,是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的纽带,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寒食文化以忠孝为核心的内涵以及由忠孝延伸而来的诚信,是介子精神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核心,民族根祖文化的基础,也是维系民族、家庭团结的道德力量。当今,更是聚民心,凝国魂,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活动方式和精神理念。

介之推所追求的政治清明,是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愿望,对于当代进行民主政治建设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此外,从唐代宫中寒食节放假七日踏青春游,演变为今天的“旅游黄金周”;由寒食禁火,演变为今天的护林防火;由寒食插柳,演变为今天的全民植树造林;由蹴鞠,演变为今天风靡全球的足球运动,意义可谓深远,不可低估。

同时,寒食节2640年的演变,是对中国古代社会多个阶层意识形态的反映,是当代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学的重要线索之一。

文化价值

历史上寒食节活动由纪念介之推禁烟寒食为主,逐步演变为以拜扫祭祖为主,其中蕴含的忠孝廉洁的理念,完全符合中国古代国家需要忠诚,家庭需要孝道的传统道德核心,成为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重要载体。发展到现代,寒食节已成为缅怀革命先烈,教育青少年重要形式。同时,每逢寒食节,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回乡扫墓祭祖,成为传承中华民族根祖文化,体现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的重要节日。 古代先民,对寒食节禁烟冷食的执着,表达了对千古先贤介之推忠贞不渝的怀念之情。寒食食品和饮料达数十种,多数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盘兔,介休俗有“蛇盘兔,必定富”之说,有企盼国富民强之意;祭食面燕,介休方言为教育后人“念念”不忘介公高风亮节。寒食节插柳,意为追求政治清明……

在元杂剧及近代京剧、晋剧、现代晋剧、明代小说都有许多介之推暨寒食节的专门曲目和章回。从东汉以来,关于介之推的传说、故事及碑刻也成为研究三晋民间文学和金石艺术的重要史料。

艺术价值

寒食节,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文学作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介之推不言禄”,被《史记》和《资治通鉴》等历史名著反复引用,清代被收入古文启蒙读本《古文观止》,《中国散文鉴赏》第一篇就是“介之推不言禄”,成为中国古文的经典作品之一。在历代诗词作品中,题咏寒食节的诗词从战国屈原、西晋孙楚到现代从未间断,仅全唐诗就有近三百首,宋代诗词及元曲也有一百余首,涉及唐玄宗、张说等历史名人,杜甫、白居易及唐宋八大家等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成为研究中国诗词发展史的重要资料。

本文出自 喜人号 ,原文链接:https://www.sxir.cn/622.html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山西风陵渡赵村历史介绍-山西风陵渡

山西风陵渡赵村历史介绍-山西风陵渡"渡"字由来

在万里黄河大拐弯处,风陵古渡口旁,有一个历史悠久的村庄,他的名字叫赵村。相传以前村子四周建有城墙,城址为长方形,东西长,南北窄,南北城墙的中间并列有两个城门。村中央有一建筑,高大雄伟,好像一个轿顶,而城像一个大轿式,南北各两个城门,好似穿轿杆的两个洞,而东西各有一城门,好像轿的窗,因而人们称此村为轿村。久而久之,语音变化,轿村被称为赵村。赵村 …

2023-01-11

山西7旬夫妻建三间瓦房独居深山,靠山吃山养老

山西7旬夫妻建三间瓦房独居深山,靠山吃山养老

今年的传统节日腊八节,又是二十四节气的大寒,按照晋南民俗,要在腊八节这一天吃饺子,头一天下午老妈就打电话让今天中午回老家一起吃饺子 吃完饺子孩子说放假后一直闷在家里,提议要上山去呼吸新鲜空气,一行6人便驱车前往中条山上游玩。 在进山的小路上遇到了一位背着柴火回家的大娘,问起山里的居住情况,大娘笑着说现在山里都没人住了,除了2个养牛的在山里临时 …

2023-01-11

山西稷山县马村有一百墓坡频传有“女鬼”现身

山西稷山县马村有一百墓坡频传有“女鬼”现身

1973年,山西稷山县马村有一百墓坡频传有“女鬼”现身,盗墓贼吓得精神失常,就连坡上也是怪异现象频出,专家闻讯赶来考古挖掘,竟在土堆下有了惊人发现! 1973年,山西省稷山县境内下了一场大雪,漫天的大雪扑簌簌落在地上,很快就积了厚厚的一层。然而,稷山县马村里有一个土堆却非比寻常,雪落在其上很快就融化了,其他地方皆是白雪皑皑,唯独这里保持了原有的面貌。 …

2022-12-28

中国历史上的大水灾(大洪水的传说和早期的水灾记载)

中国历史上的大水灾(大洪水的传说和早期的水灾记载)

中国自古是一个水灾频繁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自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的2155年间,全国各地较大的洪水灾害有1092次,平均约每两年一次。 一、大洪水的传说和早期的水灾记载 我国最早的洪水灾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世纪,相传那时大水经年不退。《孟子》一书说,尧的时候,“洪水橫流,泛滥于天下;水逆行,泛滥于中国”。于是出现了鲧窃息壤以湮洪水,女娲积芦灰以止淫水 …

2022-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