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传统节日腊八节,又是二十四节气的大寒,按照晋南民俗,要在腊八节这一天吃饺子,头一天下午老妈就打电话让今天中午回老家一起吃饺子 吃完饺子孩子说放假后一直闷在家里,提议要上山去呼吸新鲜空气,一行6人便驱车前往中条山上游玩。
在进山的小路上遇到了一位背着柴火回家的大娘,问起山里的居住情况,大娘笑着说现在山里都没人住了,除了2个养牛的在山里临时居住,就剩下我和老伴2个人了,老伴上山放羊了,我这闲着没事上山采点药,顺路回来捡了点树枝回家烧火。我家就在山上面不远处的窑洞里居住,你们一会玩累了就回家喝口水歇歇脚。
由于孩子们要往水库后面看冰挂,为了防止孩子们淘气跑上冰面发生意外,摄影师和大娘简单聊了几句,就急匆匆地去追赶孩子们了,带着孩子们看了冰挂,在水库边玩耍了一会。担心山里天黑得早,路又崎岖难走,便决定原路返回。
我们从山里出来,孩子们拿着车钥匙原路返回,我特意绕路到大娘家,大娘坐在大门口休息,背回来的树枝还放在大门口没收拾,看到我的到来,热情地问道口渴了吧,说着便要起身给我烧水喝,我说刚才孩子们的背包里有热水,已经喝过了。大娘说那我就坐这里再歇会,如今年龄大了还真是大不如从前了。这不你们都转回来了,我回到家坐在大门口还没缓过劲。
大娘说自己和老伴都是山上的老住户,今年都70岁了,山上的地少人住得也分散,一个山梁上也没几户人家。以前的家在现在的沟对面,自己的娘家也是在山里,出生到现在都是生活在大山里,20多年前老伴接下了巡视水库的工作,她就和老伴搬到了这里居住,这三孔窑洞还是别人迁走后留下的。
算下来住在这个窑洞院子里也有27年的时间了,27年的时间里,大山里的村民为了寻求更好的生活,都纷纷搬出了大山,孩子们成年后都搬出了大山到县城生活了。以前这里没通水泥路之前,方圆十几里都没人家,遇到下雨下雪就和外界彻底隔绝。这几年开发旅游,水泥路虽然不宽,但也修到了自己家门口,孩子们回来也方便了许多。
老辈人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里还有以前的村民留下的几亩土地可以耕种,虽然不能浇水,要靠天吃饭,但是种的粮食也完全够自己吃了,自己和老伴在这里还养了几十只羊、几十只鸡,平日里零零散散的总有前来游玩的人,咱这土鸡蛋不愁卖,隔三差五地也能换点钱,老伴不会骑车,平时的生活用品都是孩子们定期送回来的。
平时老两口饮水的山泉水被冻住了
这山里的冬天最难熬,入冬后进入防火期,为了预防电线短路造成火灾,每年冬季这里便没了电,虽然孩子们给装了太阳能板,但是只能照明,不能看电视,手机也没信号,我和老伴也就成了睁眼瞎,山外面发生了什么我俩是啥也不知道,只能通过孩子或者你们这些游玩的人了解一些山外面的情况,今年冬天老冷,唯一的一处水泉也被冻住了,吃水都是找三轮车从水库下面拉上来的。
大娘说生活在这大山里,你只要人勤快,一年四季都有收入,我刚才就是上山去摘连翘了,一斤能卖20元,年纪大了,摘多摘少无所谓,权当是锻炼了。羊也不敢养多了,年纪大了跑不动了,养多了也看不过来。
大娘摘得连翘
问起有没有想过出山和孩子们一起生活养老的时候,大娘说道:以前没想过,现在年纪大了也和老伴商量过这事,最后还是决定在这里生活,孩子们虽然都去城里住了,但是都还没有买下房子,本来城里生活压力就大,咱在这大山里虽然苦点,每年也还能落个几万块钱帮衬孩子们,到了城里咱啥也干不了,还给娃们添负担。等到那天实在是干不动了再去和孩子们一起生活。
大山里蜜源充足,养土蜂也是山里人的标配,以前家家户户都养的有土蜂,大娘家外面也不例外地养着几箱土蜜蜂,只是听大娘说咱这中蜂干不过洋蜂,酿的蜜都让那些流动养蜂的洋蜂给偷完了,这大冬天的还得买来白糖喂它们,不然全部得饿死。明年再试一年,不行就放弃不养了。
大山里不缺柴火,每次出去背回来一些干枯的树枝回来烧火,冬天用的柴火多,自己取暖,给羊烧热水都得用。说话的功夫,太阳就隐藏到了山后,不远处的孩子们也着急地开始呼喊着要回家,摄影师只得匆匆告别大娘。
沿着山路翻过一座山梁,回头再看老两口居住的地方,想象着在春暖花开之时,漫山的山桃花会竞相绽放后,老两口居住的黄土窑洞不正是在这桃花源深处吗,靠山吃山、养鸡放羊,耕种土地自给自足,过着鲜被外人打扰的世外桃源生活,虽苦尤甜,也算是一种自由自在的养老方式吧。在这里祝愿老两口身体健康!
本文出自 喜人号 ,原文链接:https://www.sxir.cn/52039.html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山西风陵渡赵村历史介绍-山西风陵渡"渡"字由来
2023-01-11
在万里黄河大拐弯处,风陵古渡口旁,有一个历史悠久的村庄,他的名字叫赵村。相传以前村子四周建有城墙,城址为长方形,东西长,南北窄,南北城墙的中间并列有两个城门。村中央有一建筑,高大雄伟,好像一个轿顶,而城像一个大轿式,南北各两个城门,好似穿轿杆的两个洞,而东西各有一城门,好像轿的窗,因而人们称此村为轿村。久而久之,语音变化,轿村被称为赵村。赵村 …
山西稷山县马村有一百墓坡频传有“女鬼”现身
2022-12-28
1973年,山西稷山县马村有一百墓坡频传有“女鬼”现身,盗墓贼吓得精神失常,就连坡上也是怪异现象频出,专家闻讯赶来考古挖掘,竟在土堆下有了惊人发现! 1973年,山西省稷山县境内下了一场大雪,漫天的大雪扑簌簌落在地上,很快就积了厚厚的一层。然而,稷山县马村里有一个土堆却非比寻常,雪落在其上很快就融化了,其他地方皆是白雪皑皑,唯独这里保持了原有的面貌。 …

中国历史上的大水灾(大洪水的传说和早期的水灾记载)
2022-12-06
中国自古是一个水灾频繁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自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的2155年间,全国各地较大的洪水灾害有1092次,平均约每两年一次。 一、大洪水的传说和早期的水灾记载 我国最早的洪水灾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世纪,相传那时大水经年不退。《孟子》一书说,尧的时候,“洪水橫流,泛滥于天下;水逆行,泛滥于中国”。于是出现了鲧窃息壤以湮洪水,女娲积芦灰以止淫水 …

山西人为什么喜欢吃醋?
2022-12-06 山西人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山西人,每次跟别人介绍自己的故乡的时候,对方总会提到两个梗: “哈哈,你们那里煤多” “你们为啥这么喜欢吃醋呀” 关于煤的问题我们就不说了,不过喜欢吃醋确实是山西人在饮食上很大的一个特点,很多山西人到了外边,也都喜欢带一点山西老陈醋,有的人甚至每餐离不开醋,这种习惯的养成,让他们如果没有醋的话,会觉得食物索然无味! 那么到底山西 …

太行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党梆子 阳城鼓书)
太行山 “首始河内,北至幽州, 凡百岭,连亘十三州之界” 呈东北—西南走向 由此形成的太行山文化带 纵贯南北400余公里 大量的非遗文化遍布太行山 上党梆子,山西省四大梆子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流行于山西东南部长治、晋城两市,是用昆曲、梆子、罗罗腔、卷戏、皮簧五种声腔同台演出的剧种。 上党梆子较早的一个职业班社是泽州府的“鸣凤班”。据说,在明朝末年 …

山西腊八节吃什么东西(腊八节的由来和风俗)
2022-12-04 腊八节
“腊”的含义有三: 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 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 三曰:“腊者,逐疫迎春”。 自先上古起,腊八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以祈求丰收和吉祥。夏朝时期称腊日为“嘉平”,商朝为“清祀”,周代则称“大腊”。先秦时期,“腊日”在冬至后的 …

昭君出塞曾经过朔州,留下剧种“耍孩儿”红遍雁北
西汉元帝竟宁元年(前33)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前来朝拜汉元帝。汉元帝下诏曰:“呼韩邪单于不忘恩德,乡慕礼义,复修朝贺之礼,愿保塞传之无穷,边陲长无兵革之事。其改元为竟宁,则将待诏掖庭王嫱为阏氏。”(《汉书·元帝本纪》)王嫱,就是王昭君。《后汉书·南匈奴传》还进一步记载了昭君出塞后的生活:“生一子。及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求归,成帝 …

山西人是怎么样的?东北人在太原的真实生活
有一部电影叫《北京人在纽约》,说起这个,不禁要说起小编在太原的感受。小编来自辽宁东北,从高考填志愿那天起就与山西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大学到工作,已经在太原度过了7个年头。现在小编就来说说这些年生活在太原的感受 一、太原饮食 东北人从小吃米,山西人好吃面,大街小巷都是面馆。刚来的那两年真是吃不惯,到现在一天不吃一顿面就觉得缺了点什么,莜面、抻面、 …

山西人在土炕上作画,山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炕围画是一种装饰性很强的室内画品,是山西地方文化的一种造型艺术,集合了壁画、剪纸、年画、建筑彩绘的精华。 由于山西地处北方,冬季严寒,需要火炕取暖。但由于火炕是土制,周围的泥巴难免蹭脏了衣服。充满智慧的劳动人民,用胶水混合白土在环炕的三面墙上涂约半米的“围子”,这样既保护了墙面又使人们免遭脏衣污物之累。 随着“涂炕围”的普及,许多善长绘制建筑彩 …

山西有哪些文化遗产?
2022-11-29 孝义
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山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山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颇多,接下来小编就要带你探索一下山西有哪些文化遗产。 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的五台山,寺庙群集千年之萃。其中,以我国现存最古的木构建筑南禅寺为代表。 平遥古城是全国现存三座古城之一 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武庙 云岗石窟是全国三大 …

山西方言笑话,山西人都不一定听得懂
山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山西方言更是自成一派。很多人在山西生活多年,依然听不懂山西本土方言。那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山西方言种类实在太多了,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县城,甚至不同的村落都有自己独特的本土化。就好像大同人听不懂忻州话,太原迎泽区的听不懂太原小店话,你听不懂山西方言实在正常不过,因为山西方言太多变!下面,小编给大家搜集了几则关于山 …

山西方言版《再别康桥》你家乡是什么版本?
2018-03-28 山西方言
无意间听到广播里放起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曾几何时,这首情诗撩动着多少春意萌动的少男少女的心。小编玩心大起,想到如果用山西方言来朗读这首诗,还会让你心中的他(她)觉得浪漫吗?我想,应该是搞笑。 求迷兴眼的额走连,正如求迷兴眼的我来 额悄悄呀摆来摆来手,说慢点哇西半的云彩 外河半米的长条条柳树,是黑长来的新媳妇儿 水里头外袭人的已样,在额的心 …

山西有这些传说故事,你知道几个?
2022-11-27
女娲补天 女娲补天的故事和女娲造人的故事一样,都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那么推算到现在,女娲是哪里人呢?传说女娲活动在太行山脉,属山西人氏。女娲时代,随着人类的繁衍增多,社会开始动荡了。后人以两位英灵人物,水神共工氏和火神祝融氏,在不周山大战,结果共工氏因为大败而怒撞不周山为由,衔接女娲用五彩石补天等一系列轰轰烈烈的动人故事。女娲的陵寝位于山西 …

你知道清明节前一天是什么节日吗?
2022-04-04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出处。”孟云卿《寒食》中的诗句,描绘出寒食节,二月天,画满枝头的景象,反衬出诗人身在异乡,寒食佳节,倍思亲人的愁思满怀。今天,小编带大家了解清明节前一天的山西传统节日——寒食节。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