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同旅游 » 大同云冈堡怎么样好玩吗?云冈堡怎么上去

大同云冈堡怎么样好玩吗?云冈堡怎么上去

发布于:2022-12-04 11:47

浏览:163次

长城博览在山西!在三晋大地上,分布着诸多长城遗存。为最大程度挖掘长城精神的内涵,弘扬与展示长城精神在山西文旅资源中的价值,锻造山西长城旅游板块,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山西晚报社共同推出长城精神提炼总结——全媒体宣介活动,以全媒体视角探访长城内外的醉美风光,记录长城脚下的风土人情……

该活动首站走进大同,围绕山西长城的6个核心展示园之一——得胜堡群进行,并延伸至周边的集中展示带和特色展示点,覆盖大同市的天镇县、阳高县、新荣区、云冈区和左云县。同时兼顾3处列入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名单的遗址,分别是:天镇李二口长城、阳高镇边堡、左云宁鲁堡——八台子。

云冈堡

长城与佛教握手之地

大同以西17公里的云冈石窟,闻名海内外。作为中国最大的佛教石窟群之一,云冈石窟同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以及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一道,统称为中国佛教四大石窟。而到此的大部分游客不知道的是,就在云冈石窟的顶部,还隐秘着一座保存尚好的军事古堡,这座古堡正是云冈堡。

▲云冈堡美景

大同市长城文化旅游协会副会长、山西大同大学云冈学学院副教授李海林告诉记者,在明代,蒙古部族是心腹大患,明廷为了防御蒙古,在北部边防沿线设立了九个军事重镇,其中,大同镇因靠近北京、比邻宣府及其周边所分布的强大蒙古部族,军事地位非常重要。为了加强军事防御力量,绝大部分时间大同镇都在修边、筑堡。尤其嘉靖时期,蒙古部族俺达汗兴起,驻牧于宣大边外,因其所处之地贫瘠,“以故最喜为寇抄”。而此时,大同镇大边、二边俱失守,弃为虏地,镇城“孤悬极边,与胡虏共处一地,无寸山尺水之隔”,完全暴露于外。为了加强防御力量,整个嘉靖朝,明廷在大同镇修建军堡49个,云冈堡即在其中。

李海林介绍,明时,云冈堡属于“腹里”地区, 处于大同与高山之间,归大同镇左卫道北西路,位于大同通往左云的交通要道,无分管边墙,只管辖火路墩八座。云冈堡兴建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经过几次修建,万历二年(1574年)形成上堡、下堡并存之势。

▲云冈堡美景

入清以来,改为民堡,原属大同府管辖,后归朔平府,民国三年(1914年),又归大同。云冈上堡略呈方形,周520米。堡墙高约9米,墙顶宽约4米,除南堡墙的西部坍塌,其余保存相对较好。该堡开南门,门洞墙基处外露石条5层,外有呈半圆的瓮城,开西门。堡门外西南残留有玉皇阁台基,玉皇阁位于二十窟窟顶,其下为著名的露天大佛。上堡地处云冈山顶,生活取水不便,遂废弃不用。下堡位于云冈山前,交通发达,生活便利,加以云冈石窟的名声,逐渐扩大,成为云冈镇的中心村。2009年,为配合大同市云冈大景区规划建设,云冈堡村整体搬迁,存在了五百多年的云冈堡成为云冈景区的一个组成部分。

▲俯瞰云冈堡美景,形如“只”字

目前,上堡四面的形制尚属清晰,从空中俯瞰,形如“只”字,其中,“口”字部分是堡体,“八”字部分则分为东西两道翼墙,向东南、西南方向各有延伸,仿佛两支手臂,将云冈石窟的主要洞窟揽入怀中。在这里,雄伟奇健的北魏造像和厚重沧桑的明长城古堡融为一体,堪称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一大奇迹。

本文出自 喜人号 ,原文链接:https://www.sxir.cn/1900.html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大同古长城旅游公路沿线的4万亩油菜花进入盛花期

大同古长城旅游公路沿线的4万亩油菜花进入盛花期

大同古长城旅游公路沿线的4万亩油菜花进入盛花期,遍地的金黄与长城古堡遥相辉映,吸引了大批游客来大同欣赏油菜花,感受长城文化。 大同古长城旅游公路主线起点天镇县新平堡镇平远头村,终点位于左云县三屯乡二十边村,主线全长225公里,横贯大同市天镇县、阳高县、新荣区、左云县,路线基本沿古长城布设,并连接附近多个城堡,成为长城旅游的要道。 为充分打造长城 …

2022-12-05

山西悬空寺景点介绍(大同浑源悬空寺游记)

山西悬空寺景点介绍(大同浑源悬空寺游记)

山西大同的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年间,距今已经有1400年的历史了,它不仅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寺庙,还悬空建在恒山脚下金龙峡谷的悬崖峭壁间,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湛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悬空寺的选址之险,建筑之奇,结构之巧,丰富的内涵,堪称世界一绝。它不但是中华民族的国宝,也是人类的珍贵文化遗产。 一般寺庙依山而建的很多,大多是从平地而起,顺着山 …

2022-12-05

大同乌龙峡风景区游玩攻略(桑干河乌龙峡旅游攻略)

大同乌龙峡风景区游玩攻略(桑干河乌龙峡旅游攻略)

当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时,多数人还是少年,在学堂里知道北方有条河,当每年桑葚成熟时,这里的河水却渐渐变瘦, 直至干涸。此时满山遍野的桑箕,在春风中摇曳酝酿着红紫、 酸甜,却无意之中告别了滋润了一年的河水。或许,这种告别曾发生在远古,在经年的传说中无意流露出几千年的沧海桑田。 唐代诗人雍陶曾在《渡桑乾水》中写道:南客岂曾谙塞北,年年唯见雁飞回。今朝 …

2022-12-06

在线咨询

hy8899@88.com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