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西人文 » 山西晋城析城山历史介绍_传说中的古昆仑就在这里

山西晋城析城山历史介绍_传说中的古昆仑就在这里

发布于:2020-11-25 09:54

浏览:801次

在中国历史文化的传统中,昆仑已经超越了自然地理概念,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它最早是上古先民们自然崇拜的产物,继而在神话和英雄时代被赋予神的品格。物质的充裕,国家的诞生,先民活动区域的扩大,消减了神话和英雄色彩,但是昆仑作为一种与神结合的超自然的力量,长久地在精神上慰藉着东方民族。

析城山

析城山,位于山西省阳城县城西南30公里处,南北走向,主峰海拔1888米。山峰四面如城,有东、西、南、北四门分析,故曰析城。析城山上四面有门,昆仑也是四面有门。昆仑九门言其多,非实有九门。析城山四门言其有,非实有四门,若以山貌想象之,可以有多门。上古时代析城山可不是无名之辈。《尚书》中的《禹贡》篇相传为大禹所作,具体而微地勾勒了大禹治水的路线,粗枝大叶地叙述了沿途诸事。其中说:大禹从“壶口、雷首,至于太岳。砥柱、析城,至于王屋。”壶口在今临汾市吉县,雷首在今运城市芮城县,太岳在今霍州、灵石,砥柱在今三门峡。大禹是从三门峡来到析城山,最后到王屋山。治水当在河之陬,大禹跑到析城山高山之巅干什么?须知析城山以北有大湖泊濩泽,上古濩泽漫溢,殃及四方,大禹不得不来治水。濩泽疏通,水患消失,实为大禹之功。到了商王朝时,析城山更加出名。《太平寰宇记》载:析城山“山巅有汤王池,俗传汤旱祈雨于此。”北宋熙宁九年,宋神宗敕封析城山神为“诚应侯”。汤时析城山之所以出名大概出于两个原因:一、其时商朝都城可能在垣曲古城或濮阳,析城山乃王畿之地。析城山作为神圣之山应该更早到夏代,否则汤王不会一建国就到析城山祷雨。析城山符合自然神崇拜的第一个条件。二、商汤建国以后,大旱,为国家百姓着想,汤王亲赴析城山桑林祈雨。析城山既然是王畿之内的神山,与神对话也就只能选择这里做道场。古文献中对这件事情记载较多。《竹书纪年》:“二十四年,大旱,王祷雨桑林。雨。”《吕氏春秋》:“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汤王亲自赴析城山之桑林祷雨,具有标志性意义,说明当时的析城山已经是商王朝与天神对话的神山,因此析城山又叫圣王坪。“夏尚忠,商尚鬼,周尚礼。”对于崇尚鬼神的商族人来说,能够到析城山祈雨也好,卜巫也好,祭天也好,都是极其神圣而幸运的事情,所以,在商朝析城山崇拜应该更兴盛。在析城山四周百公里内,宋以后有记载的汤王庙多达380座,至今尚保留近百座。

析城山的地貌非常特殊,山腰林木茂盛陡而峻,山顶蔓草如丝阔而平,符合西汉东方朔在《十洲记》中说:“形似偃盆,下狭上广,故名曰昆仑山。”析城山南门为最陡峭处,壁立如削,《海内西经》云:“昆仑南渊深三百仞。”析城山处于亚热带和温带重叠带,南北动植物荟萃于此,大鲵、红豆杉、银杏,猕猴、豹、长尾猿都有,符合《山海经》中昆仑多奇花异草、飞禽走兽的描写。而帕米尔高原的昆仑有的是冰川雪瀑,不容亚热带动植物如蛇、猿存在。此下说王屋山,王屋山距析城山直线距离不过百里,山高1715米,在商汤王畿之内地位仅次于析城山。王屋山在《禹贡》中有名,后世道教典籍多有提及,说是黄帝祭天之所,西王母授经之处。“愚公移山”的传说即源于此。其山貌浑圆,底大顶小,连绵起伏,唯其北依太岳,西控伊洛,东掌易阙,南望荆楚,壤接平原,俯瞰大河,是上古名山。但与析城山相比,一则王屋山不具备国家神社的地位;二则不具备下狭上广的昆仑地貌。

说实在话,这样讲,是否有点儿太拘泥于细节了?如果我们的视野放得更广阔一些,就会发现,山西南部集中了几乎所有的上古名山。从上述经纬轴十字架的轴心四望,西部有舜王坪,据说是舜耕田之所。再往西是皇姑幔,据说是娥皇女英的居所。西南有虞山,山下有舜都蒲坂。西北方向是霍太山、姑射山,霍太山为上古五镇之翘楚、五岳之滥觞;姑射山是唐尧求贤得妻的地方。往北,有炎帝所在的羊头山,共工怒触的不周山。往东是太行山南端,有箕子山,为箕子观天象之古天文台。如此多的上古名山集中在一个并不算大范围内,这个大模样十分符合《山海经》里昆仑“方八百里”。试想,“方八百里”的昆仑不可能只有一座山峰,必然是群峰环列,名山比肩。如此,可否说,上述群山都是昆仑的一部分呢?

需要研究的是,一个叫昆仑的西戎小国国名是如何演变成中原民族的精神之所。我们现在无法确定这个西戎小国的具体方位,说它在今青海高原一带大致不会差。既然昆仑国向夏进贡,必然有使者来往,由于语言不同,服饰不同,风俗不同,这些使者即使远在他乡也会例行其民族的宗教仪式,遥祭其昆仑的族团崇拜。这些崇拜的对象是山是水是天是地?我们不得而知。这会使华夏人对这些来自遥远地方的西戎人感到神秘。我们知道,夷夏各民族的文化是相互影响和融合的。这种交往不能不影响到华夏民族。华夏民族不可能去崇拜昆仑族团的崇拜,但却因为对昆仑族团的神秘而有一种认识冲动。进而借西方昆仑族团之名,加之于中原的自然物,不是没有可能。在宗教传播过程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因其遥远而神秘,因其神秘而崇高,因其崇高而崇拜。昆仑崇拜大概就是这样走进了中原。晋郭璞谓:“海外复有昆仑山。”清毕沅称:“昆仑实非一地,高山皆得名之。”清郝懿行说:“荒外之山,以昆仑名者盖多矣。”昆仑在夏代走进中原,商代成为崇拜,西周成为神话,秦汉复归西域。来时是普通地名,走时是神话传说。

从文字学的角度讲,我们现在无法知道当时昆仑国有没有文字,商朝甲骨文已经是成熟的文字,文字的演变过程是极其漫长的。由此推而想之,夏代一定是有文字的。古代昆仑写作“崐崘”,是形声字,按《说文》释:崐,从山从昆,昆者“同”也。崘,从山从仑,仑者“思”也。司马光说,“昆仑”应该读“混仑”。看来昆仑是依据西戎语言音译过来的,以此看来,昆仑二字好像并没有特别的意义。若有的话,只能牵强解释如下:昆与仑的字面意思合起来是“同思”,就是“大伙儿共同追思思念”,“追思思念”又有“祈求祷告”的意思,大家共同祈祷,就成了祭神活动,昆仑也就成了神的化身。以此看来,昆仑又好像是音译与意译的结合。

《山海经》说:“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下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可见“方八百里”的古昆仑并非仅仅指某一座山峰。而包括析城山、王屋山、舜王坪、皇姑幔在内的太行山西端、中条山东端与太岳山南端的崇山峻岭,无论就其历史内蕴,还是就其方位山貌,都符合昆仑的诸要素。在这一片群山中,具有传说魅力和神奇应验的山可能有多座,而析城山因其历史积淀成了众神山中的核心。倘能够证明中原民族的昆仑崇拜始于商汤时代,那么上古之昆仑就非析城山莫属了。但是要证明这一点是极其困难的。有可能的是,在夏代已经有对析城山的自然崇拜,也有受西戎昆仑国影响的“昆仑意识”,(昆仑意识是向昆仑崇拜演变的中间态)随着汤王祷雨,析城山成了国家神社,地位超然于其他神山。由于时间的积累和商朝崇尚鬼神的使然,昆仑在中土已有广大无垠与神秘圣洁的内涵,在奇峰陡立的群山之间,俨然有析城山一片广大无垠的山貌,于是至迟在商代中期以前,析城山崇拜与昆仑崇拜已经合二为一。

《山海经》说,古昆仑在“海内”西北方向。太行山西端、中条山东端以及太岳山南端以析城山为核心的一群上古名山正在“海内”(中原)的西北方向。因此,从地理位置、历史遗存、文献记载、地望参酌方方面面综合考虑,这里似更接近上古先民所崇拜的昆仑山。(作者为山西省文史馆姚剑)

本文出自 喜人号 ,原文链接:https://www.sxir.cn/79.html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晋城的红色景点有哪些?晋城的红色革命景点介绍

晋城的红色景点有哪些?晋城的红色革命景点介绍

2022-12-05

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是山西通往中原的重要门户,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素有“河东屏翰、中原咽喉、三晋门户”的美誉。早在2万年前的旧石器晚期,这里就留下了人类生活的足迹。 晋城既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又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这块血与火的土地上,孕育了光耀千秋、彪炳史册的太行精神,也留下了灿烂辉煌的红色文化。晋城是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晋东南 …

山西乡村游景点推荐(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沁水段)

山西乡村游景点推荐(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沁水段)

2022-12-04

道路通而百业兴。近年来,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以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为主线,探索出一条“公路+乡村旅游”发展新路径,将自然生态、产业发展、传统文化等元素融入农村公路规则、设计、建设全过程中,全面构建沁水全域旅游一张网格局,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沁水县土沃乡西文兴村柳氏民居景区 行驶在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沁水段,不仅可以观赏到太行山沿线的大美风光,还能深切体会 …

山西晋城红色旅游景点有哪些_晋城红色旅游景点大全

山西晋城红色旅游景点有哪些_晋城红色旅游景点大全

2021-06-09

现在出门旅游目的地的重心都开始偏向农村,或者是一些人少景美的地方。在这时候火起来的,还有红色旅游、打卡红色旅游地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山西晋城神话故事(关于山西晋城的相关传说故事)

山西晋城神话故事(关于山西晋城的相关传说故事)

2022-12-02

晋城历史悠久,积淀厚重,作为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早在2万多年前就有人类生活的足迹。其中,女娲补天、神农尝草、精卫填海、愚公移山都发生在山西省晋城境内。 相传女娲氏、神农氏、九黎部落首领蚩尤及尧、舜、禹等都曾在这里活动过,因而晋城被文化部命名为“远古神话核心发生区”。 女娲补天 晋城市泽州县金村镇境内有一座山,名叫浮山。清雍正版《泽州府志·山川 …

晋城周边好玩的地方有哪些?这地方山美水美重点还免费

晋城周边好玩的地方有哪些?这地方山美水美重点还免费

2022-11-29

晋城的小伙伴 想去温润的江南水乡 其实不必远游 不出晋城 就有一个“小江南” 人少景美还免费! 武家湾 这儿人称武家湾, 北国小江南。 这里地处晋豫两省交界处, 群山环抱,水量丰沛, 植被繁茂,民风淳朴,气候宜人。 对于中州大地的人来说 海拔600多米, 是天然氧吧和避暑胜地, 而对于三晋大地的人来说, 是亲水体验区和徒步探险区~ 一年四季皆好景 南人北客总相宜 …

晋城周边旅游景点大全自驾游推荐(陵川县台南村)

晋城周边旅游景点大全自驾游推荐(陵川县台南村)

2022-11-30

现在原来越发现陵川是个宝地 在陵川里藏着很多的美景 特别是这些小村庄 更是如同仙境! 陵川的这个美丽又 充满自然气息的村庄 你可能都没听过~ 台南村 位于陵川县城西南约40公里处,因坐落于天下名山——九仙台下而得名。属附城镇行政管辖。与晋城泽州相邻。 台南村位居山西省晋城市陵川西南部,村南有狮山之威,村北是九仙台之壮观,台上有神庙之尊,西临虎头山雄峰, …

山西晋城青莲寺_晋城四大景观之一的“珏山吐月”

山西晋城青莲寺_晋城四大景观之一的“珏山吐月”

2021-06-07

青莲寺,初名硖石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区东南17公里处的寺南庄北侧硖石山中。因寺内的释迦牟尼端坐于莲花座之上,故名青莲寺,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西风陵渡赵村历史介绍-山西风陵渡

山西风陵渡赵村历史介绍-山西风陵渡"渡"字由来

2023-01-11

在万里黄河大拐弯处,风陵古渡口旁,有一个历史悠久的村庄,他的名字叫赵村。相传以前村子四周建有城墙,城址为长方形,东西长,南北窄,南北城墙的中间并列有两个城门。村中央有一建筑,高大雄伟,好像一个轿顶,而城像一个大轿式,南北各两个城门,好似穿轿杆的两个洞,而东西各有一城门,好像轿的窗,因而人们称此村为轿村。久而久之,语音变化,轿村被称为赵村。赵村 …

山西7旬夫妻建三间瓦房独居深山,靠山吃山养老

山西7旬夫妻建三间瓦房独居深山,靠山吃山养老

2023-01-11

今年的传统节日腊八节,又是二十四节气的大寒,按照晋南民俗,要在腊八节这一天吃饺子,头一天下午老妈就打电话让今天中午回老家一起吃饺子 吃完饺子孩子说放假后一直闷在家里,提议要上山去呼吸新鲜空气,一行6人便驱车前往中条山上游玩。 在进山的小路上遇到了一位背着柴火回家的大娘,问起山里的居住情况,大娘笑着说现在山里都没人住了,除了2个养牛的在山里临时 …

山西稷山县马村有一百墓坡频传有“女鬼”现身

山西稷山县马村有一百墓坡频传有“女鬼”现身

2022-12-28

1973年,山西稷山县马村有一百墓坡频传有“女鬼”现身,盗墓贼吓得精神失常,就连坡上也是怪异现象频出,专家闻讯赶来考古挖掘,竟在土堆下有了惊人发现! 1973年,山西省稷山县境内下了一场大雪,漫天的大雪扑簌簌落在地上,很快就积了厚厚的一层。然而,稷山县马村里有一个土堆却非比寻常,雪落在其上很快就融化了,其他地方皆是白雪皑皑,唯独这里保持了原有的面貌。 …

中国历史上的大水灾(大洪水的传说和早期的水灾记载)

中国历史上的大水灾(大洪水的传说和早期的水灾记载)

2022-12-06

中国自古是一个水灾频繁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自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的2155年间,全国各地较大的洪水灾害有1092次,平均约每两年一次。 一、大洪水的传说和早期的水灾记载 我国最早的洪水灾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世纪,相传那时大水经年不退。《孟子》一书说,尧的时候,“洪水橫流,泛滥于天下;水逆行,泛滥于中国”。于是出现了鲧窃息壤以湮洪水,女娲积芦灰以止淫水 …

山西人为什么喜欢吃醋?

山西人为什么喜欢吃醋?

2022-12-06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山西人,每次跟别人介绍自己的故乡的时候,对方总会提到两个梗: “哈哈,你们那里煤多” “你们为啥这么喜欢吃醋呀” 关于煤的问题我们就不说了,不过喜欢吃醋确实是山西人在饮食上很大的一个特点,很多山西人到了外边,也都喜欢带一点山西老陈醋,有的人甚至每餐离不开醋,这种习惯的养成,让他们如果没有醋的话,会觉得食物索然无味! 那么到底山西 …

太行山山谷的一座小村庄,四面环山山体陡峭

太行山山谷的一座小村庄,四面环山山体陡峭

2022-12-05

太行山山谷里有一座小村庄,四面环山,山体陡峭。几百年前,为了躲避战乱,逃难的人迁居在这里。 现在,这个村子已经有两百多户人家,村子的名字叫锡崖沟村。 从外界通往锡崖沟的公路,在半山腰的峭壁上,所谓的隧道看上去极其简陋。从外面看,就像峭壁上开设的窗户。 然而,几十年前的六十年代,这条路并不存在。 锡崖沟人想看到村外的天空,至少花费一天的时间才能 …

太行陉是太行八陉中的第二陉,古代重要的军事商贸通道

太行陉是太行八陉中的第二陉,古代重要的军事商贸通道

2022-12-05

山西,自古就是天下兵家必争之地,太行、吕梁两座山系护佑山西东西方位,黄河自偏关老牛湾入山西,环护三晋大地。这样的地理形制让山西就像一个安全的避风港。 山西的北方是草原游牧民族的活动场所,每当游牧民族饮马中原,汾河谷地和太行山东麓就成为了他们进入山西和华北平原的要道。 而生活在太行山区的山西人,他们走出山西更多的是依靠太行山的大裂谷。 由于河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