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西人文 » 盘点山西博物馆10大镇馆之宝/晋侯鸟尊/龙形觥

盘点山西博物馆10大镇馆之宝/晋侯鸟尊/龙形觥

发布于:2021-05-24 18:17

浏览:878次

从某种角度上说,了解一个地方的过去和现在是从博物馆开始的。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发展史,人们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对自然资源近距离的触摸,穿过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风雨雨。沾河生态历史文化博物馆不仅是沾河人文化知识补习的地方,还应成为沾河人回忆历史、了解沾河、接受局情局史教育的场所,同时也是更多的人们认知沾河、宣传沾河的重要窗口。此次挑选的国宝之外,仍有很多遗珠,未能一一展现。

大同博物馆

司马金龙墓石雕柱础

石雕柱础座边长32厘米,通高16.5厘米。此物上圆下方覆盆式,础面以柱孔为中心雕刻双层莲花纹,雕刻四条首尾相逐的巨龙。方形底座四面浅浮雕环状缠枝忍冬纹,内雕伎乐童子。方形底座四角上面各圆雕一伎乐童子,分别作击鼓、吹筚篥、弹琵琶、舞蹈之姿,堪称为一件颇具时代特色的艺术珍品。

运城博物馆

薛儆墓石椁

薛儆墓石椁通高205厘米、座宽345厘米、座深208厘米、顶宽364厘米、顶深216厘米 。万荣县皇甫乡唐代薛儆墓出土。石椁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分底座、壁板(柱)、椁顶三部分,由34块大小不同的青石组合而成。底座的东、南、北3个立面上,分别雕有12个壸门装饰图案,壸门内雕有各种花草鸟兽;10根立柱和10块壁板相间排列组成墙体,立柱内外皆雕刻各种花草、鸟兽等纹饰,壁板内外主要线刻门窗和各种供侍人物;椁顶庑殿式,由5块青石构成,雕有屋脊、瓦垄、勾头、滴水等。

太原双塔博物馆

《宝贤堂集古法帖》

《宝贤堂集古法帖》是明代晋府世子朱奇源奉其父晋庄王朱钟铉之命,并以其堂名“宝贤堂”为帖名,于1496年(明弘治九年)在山西太原集刻的十二卷石刻丛帖。俗称《宝贤堂帖》或《大宝贤堂帖》。 《宝贤堂集古法帖》刻石原存晋藩王府,明末毁损严重。1659年(清顺治十六年)太原知府宗彝在太原府署后圃建宝贤亭贮藏,并增刻宗彝、王京乘二跋石。1680年(康熙十九年),阳曲县令戴梦雄和书法家傅山一起在残帖基础上补刻五十余块刻石。刻石先后辗转至三立书院、督军府、傅公祠等处。1941年增刻郑友渔撰书的《宝贤堂集古法帖后序》两块。1980年,刻石迁至永祚寺(双塔寺)碑廊。永祚寺碑廊内刻石一百五十六块,其中明代原石九十三块,二十七块为明代原石两面刻字,又有二块为利用金代以前《绛帖》背面又刻《宝贤堂帖》两幅。《宝贤堂集古法帖》刻石为明清著名法帖之一。

祁县晋商文化博物馆

《行商遗要》手抄本

《行商遗要》是祁县长裕川茶庄遗留的办茶行商纪要,一本民国年间的手抄本,77页,20700多字,全为毛笔小楷书写。全书内容大致归纳为德行、茶路、茶山、踹茶、水脚、陆脚、厘金等七篇,内容既详细又丰富。该手抄本是1994年祁县晋商文化博物馆由民间征集而来,为王载赓先生当年在长裕川茶庄期间抄录的,时间约在民国六年(1917年)。由于原文本已失传,只留下这本手抄孤本,实为宝贵。

山西青铜博物馆

龙形觥

1959年,山西省石楼县桃花者村出土一件青铜器,这件器形独特、纹饰奇绝的青铜器,宛如一艘停泊在水波里的龙舟,被学界命名为“龙形觥”。 它高19厘米,长43厘米,宽13.4厘米,前端龙首昂翘,瞪目张角,龇牙咧嘴。长腹弧鼓,后端截平,背部为弧曲形长盖,内有横榫与器腹扣合。盖面中央有一蘑菇形钮。器身口沿外附有两对贯耳,用来把龙形觥吊起加热酒,另一端没有封口,用来散气。器物底部有长方形矮圈足,放置平稳,整体如一停泊的龙舟,造型独特,独具风采。

太原晋祠博物馆

《晋祠之铭并序》碑

《晋祠之铭并序》为唐太宗李世民“御制御书”,撰书于贞观二十年正月二十六日,现存晋祠贞观宝翰亭内。碑身高1.95米,宽1.2米,厚27厘米。碑首左右雕螭首一对,并头下垂,身尾盘绕,无空隙,特别雄丽。中间额书“贞观廿年正月廿六日”,属飞白体,李世民以飞白体所书的碑额,传世者仅此九字。碑阴有长孙无忌等七大臣的署名。碑题、铭、序共一千二百字。

山西地质博物馆

山西山西鳄

山西山西鳄化石于1956年首次发现于山西省武乡县,随后在榆社、静乐、宁武、兴县等地又陆续有所发现,1964年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之父”杨钟健鉴定为一新属新种,命名为山西山西鳄。其中,前一个“山西”代表了它的种,后一个“山西”代表了它的属,意即它是山西种的山西鳄。早年间,因为没有同类物种的出现,也因为没有完整标本的出现,让山西山西鳄的研究发现一直遭到国外专家的质疑,直到2010年,一具几乎完整的山西山西鳄标本横空出世,再次将世人的目光拉回到这一神秘巨兽上来。这具标本保存有几近完整的头骨、6节颈椎、8节背椎,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的山西山西鳄标本。

山西省艺术博物馆

涅槃变相碑

涅槃变相碑,唐代碑刻。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此碑1957年移至山西省博物馆,现藏于山西省艺术博物馆(纯阳宫) 。 碑高302厘米,宽87厘米,厚25厘米。碑身以佛祖涅槃变相为中心,雕饰佛祖涅槃前后情景和佛传故事,构图紧凑,雕工细致,颇具隋唐时期雕刻的圆润华丽之风。

云冈博物馆

佛像陶眼

佛像陶眼是目前唯一回归到云冈石窟的流失海外文物,它开启了云冈石窟流失文物回家之路。佛像陶眼外形为圆锥体和半球体的结合,呈水滴状,总长度为14.2厘米,前端直径为11.1厘米,内胎为土黄色,胎质疏松,含有小气孔。目前推测佛像陶眼为第十八窟北壁主尊造像遗失的眼睛。佛像陶眼于上世纪30年代不幸流失海外,80年代中期,收藏者原美国纳尔逊博物馆史克门先生自愿捐赠,使其漂泊50多年后重归故地。

山西省博物院

晋侯鸟尊

西周晋侯鸟尊年代为西周中期偏早 ,出土于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和翼城县交界处的天马——曲村晋文化遗址中的晋侯墓。该鸟尊现收藏于山西省博物馆,被誉为山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晋侯鸟尊高39厘米,长30.5厘米,宽17.5厘米。整个鸟尊以凤鸟回眸为主体造型,头微昂,高冠直立。禽体丰满,两翼上卷。在凤鸟的背上,一只小鸟静静相依,并且成为鸟尊器盖上的捉手。凤尾下设一象首,象鼻内卷上扬,与双腿形成稳定的三点支撑,全身布满纹饰。造型写实、生动,构思奇特、巧妙。鸟尊的盖内和腹底铸有铭文“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可证明为宗庙礼器。 从器型的构造比例等特点来看,在形体制作上未能兼顾总体造型的匀称,以及凤鸟造型特点,从此上说,其时间当西周稍早时期。根据其出土于M114墓葬中来看,则该尊年代可确定当在西周中期偏早。

本文出自 喜人号 ,原文链接:https://www.sxir.cn/159.html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太行山有什么好玩的地方?三晋脊梁 唯有太行

太行山有什么好玩的地方?三晋脊梁 唯有太行

2022-12-12

在山西境内绵延数千里的黄河、长城、太行山环环相扣,完美构成山西边界的围合物,也正是黄河、长城、太行山这三大线形资源体精准划出了山西的边界。从黄河看,其西岸为陕西,南岸乃河南,黄河构成山西西部和西南部的天然屏障;从长城看,其扼守山西北部全境,成为历史上中原农耕民族抵御北部游牧民族的千年堡垒;从太行山看,其居于山西东部和东南部,是中国最大的山 …

太原旅游攻略_太原旅游必去景点推荐

太原旅游攻略_太原旅游必去景点推荐

2021-05-23

太原是山西省省会,简称“并”,古称晋阳,又称“龙城”。是全省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太原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避暑胜地。

左权县在哪个省?左权县旅游景点简介「网红打卡地」

左权县在哪个省?左权县旅游景点简介「网红打卡地」

2021-04-12

左权县位于山西省晋中市东南部,太行山主脉中段西侧。左权县原名辽县,1942年5月25日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牺牲于此,山西人民为纪念左权将军,遂更县名为左权。

山西风陵渡赵村历史介绍-山西风陵渡

山西风陵渡赵村历史介绍-山西风陵渡"渡"字由来

2023-01-11

在万里黄河大拐弯处,风陵古渡口旁,有一个历史悠久的村庄,他的名字叫赵村。相传以前村子四周建有城墙,城址为长方形,东西长,南北窄,南北城墙的中间并列有两个城门。村中央有一建筑,高大雄伟,好像一个轿顶,而城像一个大轿式,南北各两个城门,好似穿轿杆的两个洞,而东西各有一城门,好像轿的窗,因而人们称此村为轿村。久而久之,语音变化,轿村被称为赵村。赵村 …

山西7旬夫妻建三间瓦房独居深山,靠山吃山养老

山西7旬夫妻建三间瓦房独居深山,靠山吃山养老

2023-01-11

今年的传统节日腊八节,又是二十四节气的大寒,按照晋南民俗,要在腊八节这一天吃饺子,头一天下午老妈就打电话让今天中午回老家一起吃饺子 吃完饺子孩子说放假后一直闷在家里,提议要上山去呼吸新鲜空气,一行6人便驱车前往中条山上游玩。 在进山的小路上遇到了一位背着柴火回家的大娘,问起山里的居住情况,大娘笑着说现在山里都没人住了,除了2个养牛的在山里临时 …

山西晋祠博物馆游玩介绍,1500年历史的立交桥

山西晋祠博物馆游玩介绍,1500年历史的立交桥

2023-01-02

对旅行者来说,山西省是一个处处都能发现惊喜的地方。因为这里的国宝级的古建筑多并且相当集中。 今天给大家讲讲我上周打卡的晋祠博物馆,它就是镶嵌在黄土高原上的中国古建园林上的明珠,世界上最古老的立交桥,就藏这里,距今已1500多年的历史了。 “鱼沼飞梁”就是中国最早的十字型立交桥,这座古桥梁始建于北魏时期,现在遗留下来的十字梁架为宋代的遗物。它的沼池 …

山西稷山县马村有一百墓坡频传有“女鬼”现身

山西稷山县马村有一百墓坡频传有“女鬼”现身

2022-12-28

1973年,山西稷山县马村有一百墓坡频传有“女鬼”现身,盗墓贼吓得精神失常,就连坡上也是怪异现象频出,专家闻讯赶来考古挖掘,竟在土堆下有了惊人发现! 1973年,山西省稷山县境内下了一场大雪,漫天的大雪扑簌簌落在地上,很快就积了厚厚的一层。然而,稷山县马村里有一个土堆却非比寻常,雪落在其上很快就融化了,其他地方皆是白雪皑皑,唯独这里保持了原有的面貌。 …

山西旅游一定要打卡的五个地方(山西旅游景点推荐)

山西旅游一定要打卡的五个地方(山西旅游景点推荐)

2022-12-06

小伙伴们,如果来山西旅游的话,一定要来这个五个地方打卡!没去之前,只是在书本上或者是电视上了解,去之后你就会发现太震撼了~ 01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城西约16公里的武周山麓,2007年成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是中国规模 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东西绵延约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 …

中国历史上的大水灾(大洪水的传说和早期的水灾记载)

中国历史上的大水灾(大洪水的传说和早期的水灾记载)

2022-12-06

中国自古是一个水灾频繁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自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的2155年间,全国各地较大的洪水灾害有1092次,平均约每两年一次。 一、大洪水的传说和早期的水灾记载 我国最早的洪水灾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世纪,相传那时大水经年不退。《孟子》一书说,尧的时候,“洪水橫流,泛滥于天下;水逆行,泛滥于中国”。于是出现了鲧窃息壤以湮洪水,女娲积芦灰以止淫水 …

山西人为什么喜欢吃醋?

山西人为什么喜欢吃醋?

2022-12-06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山西人,每次跟别人介绍自己的故乡的时候,对方总会提到两个梗: “哈哈,你们那里煤多” “你们为啥这么喜欢吃醋呀” 关于煤的问题我们就不说了,不过喜欢吃醋确实是山西人在饮食上很大的一个特点,很多山西人到了外边,也都喜欢带一点山西老陈醋,有的人甚至每餐离不开醋,这种习惯的养成,让他们如果没有醋的话,会觉得食物索然无味! 那么到底山西 …

山西的“山”有哪些最有名的景点?山西好玩的山水景点

山西的“山”有哪些最有名的景点?山西好玩的山水景点

2022-12-05

生活在山西这个总体地势为“两山夹一川”,80%为山地、丘陵的省份,我们身边自然也充满了各种山 01太山 太山景区 位于太原市晋源区风峪沟太古路 太山依山势而建 高低参差,错落有致 关于太山的得名,沈约撰写的《宋书》有载:相传,五代时有山民“石敢当”,以勇敢称著于北汉,因而闻名遐迩,就连他居住的山也跟着出了名,故取“太(泰)山石敢当”谐音。而民间还有一种说 …

临汾市云丘山风景区简介(云丘山游玩攻略推荐)

临汾市云丘山风景区简介(云丘山游玩攻略推荐)

2022-12-05

云丘山位于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地处吕梁山与汾渭地堑交汇处,总面积210平方公里,主开发景区面积为35平方公里。属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中华农耕文明发源地之一,华夏乡土文化的地理标志,中和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地。云丘山特殊的喀斯特地貌和石山森林环境形成了各种奇峰异景,可谓是“千峰竞秀,万壑峥嵘”。云丘山不仅自然景观奇特,而且文化底蕴深厚,是几 …

山西悬空寺景点介绍(大同浑源悬空寺游记)

山西悬空寺景点介绍(大同浑源悬空寺游记)

2022-12-05

山西大同的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年间,距今已经有1400年的历史了,它不仅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寺庙,还悬空建在恒山脚下金龙峡谷的悬崖峭壁间,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湛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悬空寺的选址之险,建筑之奇,结构之巧,丰富的内涵,堪称世界一绝。它不但是中华民族的国宝,也是人类的珍贵文化遗产。 一般寺庙依山而建的很多,大多是从平地而起,顺着山 …

太行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党梆子 阳城鼓书)

太行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党梆子 阳城鼓书)

2022-12-05

太行山 “首始河内,北至幽州, 凡百岭,连亘十三州之界” 呈东北—西南走向 由此形成的太行山文化带 纵贯南北400余公里 大量的非遗文化遍布太行山 上党梆子,山西省四大梆子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流行于山西东南部长治、晋城两市,是用昆曲、梆子、罗罗腔、卷戏、皮簧五种声腔同台演出的剧种。 上党梆子较早的一个职业班社是泽州府的“鸣凤班”。据说,在明朝末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