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古典艺术研究院院长祁伟成。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级保护项目100多项,所修复工程多项被评为优质工程。秉承师承技艺,由他主持并组织人员制作的古建筑模型多达百余件,工艺精湛,深受专家及社会的好评,曾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作品多次赴国外展出。
祁伟成于2014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古建筑造型技艺传承人。
祁伟成的启蒙老师叫薄秀章,是祁伟成的家乡忻州市定襄县一名木匠。薄秀章带着祁伟成走街串户,翻山越岭,从拉锯子到凿卯榫,亲自上阵,传授技艺。年,18岁的祁伟成跟随薄秀章作为古建筑模型制作的第四代传人来到太原,正式开始古建筑修复工作。参与了天龙山漫山阁重建工程,与专家团深入实地勘察,对天龙山的自然条件如地质、水文、气候等进行记录试验、分析研究。天龙山部分山体、危岩经过防渗、防裂等加固处理后,又完成了9号洞窟漫山阁的复建工作。几年后,一位古建专家来到天龙山,看到复建后的漫山阁,惊叹不已。
祁伟成工作室的书架上,有一只小小的木狮,手掌大小,怒目圆睁,有几分灵气,这是祁伟成的第一件作品。年轻时离家,只是为了学一门能安身立命的手艺,每当看到这头小狮子,他就鞭策自己,沉下心来,仔细打磨每一件作品。
2012年,祁伟成拜时任山西省文物局总工程师,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所长柴泽俊为师,成为柴泽俊的闭门造车之徒。中国文博大家柴泽俊,博学多识,给予祁伟成的教导和鼓励,足以他受用一生。
古代,人们在建筑修筑前会先制作一个等比例的缩小样本,把脑子里的建筑设想通过模型具体呈现出来。这样的模型制作被称为“扎小样”。
“扎小样”是古人建筑工程的第一步,它客观反映了古代建筑的建筑特征、结构类型、工艺技术,人们可以根据模型对古建筑修复与加固。祁伟成说,这些精致又灵动的古建“小样”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观赏价值,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祁伟成先生在参与古建筑修缮工作的同时,坚持古建筑“小样”制作。到全国各地参观现存重点古建筑,严格按照立、侧、卯榫等制作技术,把这些古建筑按比例做成一个个灵动的“小样”。建筑的不同年代,工艺和风格各不相同,即使相同年代,造型也有差异。不少“小样”随着祁伟成的加入进入了大学课堂,给建筑系学生建立了更加直观、清晰的认识。
2012年,祁伟成完成了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小样”的制作,并于同年出版了专著《五台佛光寺东大殿》。柴泽俊曾对祁伟成寄予厚望:“有些古建筑的施工工艺濒临失传,用机制构件代替手工构件,不但抹掉了历代建筑的特色和风格,在视觉上也截然不同。在这种情况下,传承古建筑模型制作技艺,打造古建筑“小样”模型,用于教学、展演,对古建筑技师和工匠进行培训示范,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这句话让祁伟成深感责任重大,在传承的道路上不敢有丝毫懈怠。在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后,祁伟成将“扎小样”技艺传给了社会广纳门徒,至今已有8名门徒。
祁伟成团队制作的古建筑模型在国内多家博物馆和专业院校进行了收藏。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文化中最具魅力的一部分,是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我们的建筑随着时代的发展开始走向西化。若不加以保护,不加以继承,今天的传统建筑工艺将在岁月的变迁中慢慢消失。
古代建筑可以成为一个城市甚至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德国法兰克福历史博物馆一角,以结构奇巧而闻名的鹳雀楼木质模型,静静地注视着大厅里往来穿梭的各国游客。埃及沙姆沙伊赫政府的一件应县木塔木质模型,正如中埃友好使者所展示的那样,讲述着中国悠久而灿烂的文化。
祁伟成表示,古建筑是历史的见证,建筑文化的沉淀与展示。先修后补,让它有比较健康的“肌体”;再开发利用,每一座古建都有它的独特之处,可以发掘它的文化特色,将其应用于商品设计,开发生产文创产品,也可以借用商业模式建立文化IP,激活古建新生命,赋予古建新意义,让更多人了解古建,了解我们的文化。但愿有更多的人来了解古建,关注“扎小样”这门技艺;有更多的人愿意去学习,把它发扬光大,让中国的古建筑艺术得以传承。
本文出自 喜人号 ,原文链接:https://www.sxir.cn/35.html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山西风陵渡赵村历史介绍-山西风陵渡"渡"字由来
2023-01-11
在万里黄河大拐弯处,风陵古渡口旁,有一个历史悠久的村庄,他的名字叫赵村。相传以前村子四周建有城墙,城址为长方形,东西长,南北窄,南北城墙的中间并列有两个城门。村中央有一建筑,高大雄伟,好像一个轿顶,而城像一个大轿式,南北各两个城门,好似穿轿杆的两个洞,而东西各有一城门,好像轿的窗,因而人们称此村为轿村。久而久之,语音变化,轿村被称为赵村。赵村 …

山西7旬夫妻建三间瓦房独居深山,靠山吃山养老
2023-01-11
今年的传统节日腊八节,又是二十四节气的大寒,按照晋南民俗,要在腊八节这一天吃饺子,头一天下午老妈就打电话让今天中午回老家一起吃饺子 吃完饺子孩子说放假后一直闷在家里,提议要上山去呼吸新鲜空气,一行6人便驱车前往中条山上游玩。 在进山的小路上遇到了一位背着柴火回家的大娘,问起山里的居住情况,大娘笑着说现在山里都没人住了,除了2个养牛的在山里临时 …
山西稷山县马村有一百墓坡频传有“女鬼”现身
2022-12-28
1973年,山西稷山县马村有一百墓坡频传有“女鬼”现身,盗墓贼吓得精神失常,就连坡上也是怪异现象频出,专家闻讯赶来考古挖掘,竟在土堆下有了惊人发现! 1973年,山西省稷山县境内下了一场大雪,漫天的大雪扑簌簌落在地上,很快就积了厚厚的一层。然而,稷山县马村里有一个土堆却非比寻常,雪落在其上很快就融化了,其他地方皆是白雪皑皑,唯独这里保持了原有的面貌。 …

山西旅游的重点就是三晋大地上矗立了千年的古建筑
2022-12-06 山西古建筑
“地上文物看山西,地下文物看陕西”。如果说陕西旅游的主要看点是历代墓葬中已出土的庞大数量的文物,那么山西旅游的重点就是一座座在三晋大地上矗立了上千年的古建筑,以及保存在这些古建筑中历经沧桑的各种彩塑雕像和壁画。 而这中间最耀眼的要属四座唐代木构,也就是忻州五台县的佛光寺东大殿和南禅寺大殿、运城芮城县的广仁王庙,以及长治平顺县的天台庵,这四座国 …

中国历史上的大水灾(大洪水的传说和早期的水灾记载)
2022-12-06
中国自古是一个水灾频繁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自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的2155年间,全国各地较大的洪水灾害有1092次,平均约每两年一次。 一、大洪水的传说和早期的水灾记载 我国最早的洪水灾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世纪,相传那时大水经年不退。《孟子》一书说,尧的时候,“洪水橫流,泛滥于天下;水逆行,泛滥于中国”。于是出现了鲧窃息壤以湮洪水,女娲积芦灰以止淫水 …

山西人为什么喜欢吃醋?
2022-12-06 山西人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山西人,每次跟别人介绍自己的故乡的时候,对方总会提到两个梗: “哈哈,你们那里煤多” “你们为啥这么喜欢吃醋呀” 关于煤的问题我们就不说了,不过喜欢吃醋确实是山西人在饮食上很大的一个特点,很多山西人到了外边,也都喜欢带一点山西老陈醋,有的人甚至每餐离不开醋,这种习惯的养成,让他们如果没有醋的话,会觉得食物索然无味! 那么到底山西 …

太行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党梆子 阳城鼓书)
太行山 “首始河内,北至幽州, 凡百岭,连亘十三州之界” 呈东北—西南走向 由此形成的太行山文化带 纵贯南北400余公里 大量的非遗文化遍布太行山 上党梆子,山西省四大梆子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流行于山西东南部长治、晋城两市,是用昆曲、梆子、罗罗腔、卷戏、皮簧五种声腔同台演出的剧种。 上党梆子较早的一个职业班社是泽州府的“鸣凤班”。据说,在明朝末年 …

山西腊八节吃什么东西(腊八节的由来和风俗)
2022-12-04 腊八节
“腊”的含义有三: 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 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 三曰:“腊者,逐疫迎春”。 自先上古起,腊八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以祈求丰收和吉祥。夏朝时期称腊日为“嘉平”,商朝为“清祀”,周代则称“大腊”。先秦时期,“腊日”在冬至后的 …

昭君出塞曾经过朔州,留下剧种“耍孩儿”红遍雁北
西汉元帝竟宁元年(前33)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前来朝拜汉元帝。汉元帝下诏曰:“呼韩邪单于不忘恩德,乡慕礼义,复修朝贺之礼,愿保塞传之无穷,边陲长无兵革之事。其改元为竟宁,则将待诏掖庭王嫱为阏氏。”(《汉书·元帝本纪》)王嫱,就是王昭君。《后汉书·南匈奴传》还进一步记载了昭君出塞后的生活:“生一子。及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求归,成帝 …

山西人是怎么样的?东北人在太原的真实生活
有一部电影叫《北京人在纽约》,说起这个,不禁要说起小编在太原的感受。小编来自辽宁东北,从高考填志愿那天起就与山西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大学到工作,已经在太原度过了7个年头。现在小编就来说说这些年生活在太原的感受 一、太原饮食 东北人从小吃米,山西人好吃面,大街小巷都是面馆。刚来的那两年真是吃不惯,到现在一天不吃一顿面就觉得缺了点什么,莜面、抻面、 …

山西人在土炕上作画,山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炕围画是一种装饰性很强的室内画品,是山西地方文化的一种造型艺术,集合了壁画、剪纸、年画、建筑彩绘的精华。 由于山西地处北方,冬季严寒,需要火炕取暖。但由于火炕是土制,周围的泥巴难免蹭脏了衣服。充满智慧的劳动人民,用胶水混合白土在环炕的三面墙上涂约半米的“围子”,这样既保护了墙面又使人们免遭脏衣污物之累。 随着“涂炕围”的普及,许多善长绘制建筑彩 …

山西有哪些文化遗产?
2022-11-29 孝义
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山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山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颇多,接下来小编就要带你探索一下山西有哪些文化遗产。 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的五台山,寺庙群集千年之萃。其中,以我国现存最古的木构建筑南禅寺为代表。 平遥古城是全国现存三座古城之一 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武庙 云岗石窟是全国三大 …

山西方言笑话,山西人都不一定听得懂
山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山西方言更是自成一派。很多人在山西生活多年,依然听不懂山西本土方言。那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山西方言种类实在太多了,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县城,甚至不同的村落都有自己独特的本土化。就好像大同人听不懂忻州话,太原迎泽区的听不懂太原小店话,你听不懂山西方言实在正常不过,因为山西方言太多变!下面,小编给大家搜集了几则关于山 …

山西方言版《再别康桥》你家乡是什么版本?
2018-03-28 山西方言
无意间听到广播里放起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曾几何时,这首情诗撩动着多少春意萌动的少男少女的心。小编玩心大起,想到如果用山西方言来朗读这首诗,还会让你心中的他(她)觉得浪漫吗?我想,应该是搞笑。 求迷兴眼的额走连,正如求迷兴眼的我来 额悄悄呀摆来摆来手,说慢点哇西半的云彩 外河半米的长条条柳树,是黑长来的新媳妇儿 水里头外袭人的已样,在额的心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