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国画
2.中国书法
3.篆刻印章
4.中国结
5.京戏脸谱
6.皮影
7.武术
8.秦砖汉瓦
9.兵马俑
10.桃花扇
11.景泰蓝
12.玉雕
13.中国漆器
14.红灯笼(宫灯纱灯)
15.木版水印
16.甲骨文
17.钟鼎文
18.汉代竹简
19.茶
20.中药
21.文房四宝(砚台毛笔宣纸墨)
22.竖排线装书
23.剪纸
24.风筝
25.佛
26.道
27.儒
28.阴阳
29.禅宗
30.观音手
31.孝服
32.纸钱
33.乐器(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等)
34.龙凤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
35.祥云图案
36.中国织绣(刺绣等)
37.彩陶
38.紫砂壶
39.蜡染
40.中国瓷器
41.古代兵器(盔甲剑等)
42.青铜器
43.鼎
44.敦煌壁画
45.石狮
46.门神
47.年画
48.鞭炮
49.谜语
50.饺子
51.舞狮
52.中秋月饼(包涵粽子花馍等等)
53.鸟笼
54.盆景
55.芭蕉扇
56.白酒
57.唐装
58.绣花鞋
59.老虎头鞋
60.旗袍
61.肚兜
62.斗笠
63.帝王的皇冠
64.皇后的凤冠
65.泥人面塑
66.大花轿
67.水烟袋
68.鼻烟壶
69.筷子
70.牌坊
71.园林
72.寺院
73.古钟
74.古塔
75.亭
76.对联
77.井
78.民宅
79.石桥
80.金元宝
81.如意
82.烛台
83.罗盘
84.八卦
85.礼佛器
86.司南
87.象棋
88.围棋
89.黄包车
90.长命锁
91.玉佩
92.千层底
93.椅子
94.丝绸
95.檐
96.花窗
97-100.四大发明
本文出自 喜人号 ,原文链接:https://www.sxir.cn/457.html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山西风陵渡赵村历史介绍-山西风陵渡"渡"字由来
2023-01-11
在万里黄河大拐弯处,风陵古渡口旁,有一个历史悠久的村庄,他的名字叫赵村。相传以前村子四周建有城墙,城址为长方形,东西长,南北窄,南北城墙的中间并列有两个城门。村中央有一建筑,高大雄伟,好像一个轿顶,而城像一个大轿式,南北各两个城门,好似穿轿杆的两个洞,而东西各有一城门,好像轿的窗,因而人们称此村为轿村。久而久之,语音变化,轿村被称为赵村。赵村 …

山西7旬夫妻建三间瓦房独居深山,靠山吃山养老
2023-01-11
今年的传统节日腊八节,又是二十四节气的大寒,按照晋南民俗,要在腊八节这一天吃饺子,头一天下午老妈就打电话让今天中午回老家一起吃饺子 吃完饺子孩子说放假后一直闷在家里,提议要上山去呼吸新鲜空气,一行6人便驱车前往中条山上游玩。 在进山的小路上遇到了一位背着柴火回家的大娘,问起山里的居住情况,大娘笑着说现在山里都没人住了,除了2个养牛的在山里临时 …
山西稷山县马村有一百墓坡频传有“女鬼”现身
2022-12-28
1973年,山西稷山县马村有一百墓坡频传有“女鬼”现身,盗墓贼吓得精神失常,就连坡上也是怪异现象频出,专家闻讯赶来考古挖掘,竟在土堆下有了惊人发现! 1973年,山西省稷山县境内下了一场大雪,漫天的大雪扑簌簌落在地上,很快就积了厚厚的一层。然而,稷山县马村里有一个土堆却非比寻常,雪落在其上很快就融化了,其他地方皆是白雪皑皑,唯独这里保持了原有的面貌。 …

中国历史上的大水灾(大洪水的传说和早期的水灾记载)
2022-12-06
中国自古是一个水灾频繁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自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的2155年间,全国各地较大的洪水灾害有1092次,平均约每两年一次。 一、大洪水的传说和早期的水灾记载 我国最早的洪水灾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世纪,相传那时大水经年不退。《孟子》一书说,尧的时候,“洪水橫流,泛滥于天下;水逆行,泛滥于中国”。于是出现了鲧窃息壤以湮洪水,女娲积芦灰以止淫水 …

山西人为什么喜欢吃醋?
2022-12-06 山西人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山西人,每次跟别人介绍自己的故乡的时候,对方总会提到两个梗: “哈哈,你们那里煤多” “你们为啥这么喜欢吃醋呀” 关于煤的问题我们就不说了,不过喜欢吃醋确实是山西人在饮食上很大的一个特点,很多山西人到了外边,也都喜欢带一点山西老陈醋,有的人甚至每餐离不开醋,这种习惯的养成,让他们如果没有醋的话,会觉得食物索然无味! 那么到底山西 …

太行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党梆子 阳城鼓书)
太行山 “首始河内,北至幽州, 凡百岭,连亘十三州之界” 呈东北—西南走向 由此形成的太行山文化带 纵贯南北400余公里 大量的非遗文化遍布太行山 上党梆子,山西省四大梆子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流行于山西东南部长治、晋城两市,是用昆曲、梆子、罗罗腔、卷戏、皮簧五种声腔同台演出的剧种。 上党梆子较早的一个职业班社是泽州府的“鸣凤班”。据说,在明朝末年 …

山西腊八节吃什么东西(腊八节的由来和风俗)
2022-12-04 腊八节
“腊”的含义有三: 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 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 三曰:“腊者,逐疫迎春”。 自先上古起,腊八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以祈求丰收和吉祥。夏朝时期称腊日为“嘉平”,商朝为“清祀”,周代则称“大腊”。先秦时期,“腊日”在冬至后的 …

昭君出塞曾经过朔州,留下剧种“耍孩儿”红遍雁北
西汉元帝竟宁元年(前33)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前来朝拜汉元帝。汉元帝下诏曰:“呼韩邪单于不忘恩德,乡慕礼义,复修朝贺之礼,愿保塞传之无穷,边陲长无兵革之事。其改元为竟宁,则将待诏掖庭王嫱为阏氏。”(《汉书·元帝本纪》)王嫱,就是王昭君。《后汉书·南匈奴传》还进一步记载了昭君出塞后的生活:“生一子。及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求归,成帝 …

山西人是怎么样的?东北人在太原的真实生活
有一部电影叫《北京人在纽约》,说起这个,不禁要说起小编在太原的感受。小编来自辽宁东北,从高考填志愿那天起就与山西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大学到工作,已经在太原度过了7个年头。现在小编就来说说这些年生活在太原的感受 一、太原饮食 东北人从小吃米,山西人好吃面,大街小巷都是面馆。刚来的那两年真是吃不惯,到现在一天不吃一顿面就觉得缺了点什么,莜面、抻面、 …

山西人在土炕上作画,山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炕围画是一种装饰性很强的室内画品,是山西地方文化的一种造型艺术,集合了壁画、剪纸、年画、建筑彩绘的精华。 由于山西地处北方,冬季严寒,需要火炕取暖。但由于火炕是土制,周围的泥巴难免蹭脏了衣服。充满智慧的劳动人民,用胶水混合白土在环炕的三面墙上涂约半米的“围子”,这样既保护了墙面又使人们免遭脏衣污物之累。 随着“涂炕围”的普及,许多善长绘制建筑彩 …

山西有哪些文化遗产?
2022-11-29 孝义
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山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山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颇多,接下来小编就要带你探索一下山西有哪些文化遗产。 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的五台山,寺庙群集千年之萃。其中,以我国现存最古的木构建筑南禅寺为代表。 平遥古城是全国现存三座古城之一 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武庙 云岗石窟是全国三大 …

山西方言笑话,山西人都不一定听得懂
山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山西方言更是自成一派。很多人在山西生活多年,依然听不懂山西本土方言。那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山西方言种类实在太多了,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县城,甚至不同的村落都有自己独特的本土化。就好像大同人听不懂忻州话,太原迎泽区的听不懂太原小店话,你听不懂山西方言实在正常不过,因为山西方言太多变!下面,小编给大家搜集了几则关于山 …

山西方言版《再别康桥》你家乡是什么版本?
2018-03-28 山西方言
无意间听到广播里放起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曾几何时,这首情诗撩动着多少春意萌动的少男少女的心。小编玩心大起,想到如果用山西方言来朗读这首诗,还会让你心中的他(她)觉得浪漫吗?我想,应该是搞笑。 求迷兴眼的额走连,正如求迷兴眼的我来 额悄悄呀摆来摆来手,说慢点哇西半的云彩 外河半米的长条条柳树,是黑长来的新媳妇儿 水里头外袭人的已样,在额的心 …

山西有这些传说故事,你知道几个?
2022-11-27
女娲补天 女娲补天的故事和女娲造人的故事一样,都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那么推算到现在,女娲是哪里人呢?传说女娲活动在太行山脉,属山西人氏。女娲时代,随着人类的繁衍增多,社会开始动荡了。后人以两位英灵人物,水神共工氏和火神祝融氏,在不周山大战,结果共工氏因为大败而怒撞不周山为由,衔接女娲用五彩石补天等一系列轰轰烈烈的动人故事。女娲的陵寝位于山西 …
热门推荐